大学生就业对策讨论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逝,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24—2024 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24 年中国大学毕业生 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 120 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24 年有100 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 900 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进展与社会进展和经济进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 13 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制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 20 世纪 90 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 1250 万人估计到 1996—2024 年平均新增 1450 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进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定,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24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145 万,2024 年 212 万,2024 年达到 280 万,2024 年将超过300 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进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进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