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在教育成本激增的今日,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教育和经济两个重要国民领域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来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渐露端倪,近几年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从 2024 年至 202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加量超 50 万,而每年毕业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 70%左右,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 2024 年开始,未就业人数已经超过 100 万。据统计,202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 610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开。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遇到三难,即落有用人单位难、专业对口难、正式上岗难。最近几年对外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 70-75%之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的更多关注。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进展的状况,制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2.1 大学生就业遇上严峻的“大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一是经济进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进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养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进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二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育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2.2 大学生就业面临困惑的“小环境” 从“小环境”看,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