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策略讨论 摘要:艺术概论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设计美学的总体构思,掌握艺术创作和鉴赏作品的方法,丰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为探讨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改革及讨论,从深化教学内容入手,到教学方法、课程类型的变化,现代信息化辅助教学的应用,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夯实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侧重学生各方面能力进展,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这门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人才培育目标。 关键词:课程讨论;艺术概论;教学策略;应用型 大学艺术概论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开门课”,基础课。本课程通过介绍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门类、艺术的进展、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的接受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并掌握艺术创作和鉴赏作品的方法;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讨论艺术,力求探究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培育相关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艺术的本质,了解艺术的门类区划,熟练掌握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设计美学的总体构思,大大丰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不言而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这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那么,老师实行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呢? 一、深化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达到教材—教学—思想的塑造 艺术不但有理性的认识,感性的魅力,而且还具有全面具体地反映和描写人类、自然、人生等方面的内容。艺术作品是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相互关联的写照。同时,艺术作品的感性特征能呈现出外在世界与我们内在世界的具体性,它能使我们细致入微地体验自然的内在生命,人生的悲伤苦乐,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艺术家们的制造精神等[1]。这种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现实生活的意义。尤其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有较为宽阔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形成美的观念,对美的艺术品产生美的感受,形成审美观念,进展审美能力。(一)以主题教学法整合教材,强调教学的思想性。主题教学是用动态的生成观念,重新认识和整合全书内容。它是由几个教学单元内容组合在一起,穿成串形成核心知识和思想。它起着牵一发,动教材知识能力体系的作用。它是思想的切合点、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