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信任危机中挽救公证 从魏则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从魏则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最近在读历史,发现如今我们所诟病的制假贩假行为,在古代也坑害过不少古人,包括那些达官显贵们。 据《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南宋某市长生病,派人去药铺买药,药铺老板胆大包天,不但用过期药骗他,还在药里掺了三分之一的草梗。该市长大怒,将药铺老板捆了起来,打了六十大板。 最后下的判决书如下。“大凡市井妄利之人,其他犹可作伪,惟药饵不可以作伪。作伪于饮食,不过不足以爽口,未害也;作伪于器物,不过不足于适用,未害也。惟于药饵而一或作伪焉,小则不足愈疾,甚则必至于杀人,其为害岂不甚大哉。” 可见,即使在制假贩假的行当里,做假药害人的生意,都是首恶,挑战道德底线,绝对不能容忍。 推而广之,那些个名不副实,虚假宣传的医生、医院,同样是会害死人命的刽子手。而为这些个虚假行为做广告的企业,也自然逃不过舆论的责备,毕竟,这是个让自己公司掉粉又减寿的生意,尽管它很赚钱。 死的不只是病人,还有社会的信任基石 一名叫魏则西的大学生,因身患滑膜肉瘤,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听信了该院所谓“生物免疫疗法”有奇效的说辞,凑齐了二十多万医疗费,但治疗后,病情却未见好转,最后于今年 4 月 12 日去世。这侧新闻一出,迅速让欢度劳动节的广阔网友们自动加班加点,大量转发,一时间刷满了社交网站的屏幕。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出来给这些个医院做广告,百度也算是赚钱不要命的主。只是,这回玩大了,还是个人命关天的大事。 百度经历的年初“卖吧”事件的危机后,曾经公开表示“(卖吧)暴露了我们在贴吧商业化运营管理上的失职,和对吧友声音的忽视”。结果这个危机刚刚度过三个月,就又爆出了更让百度难看甚至引起公愤的“魏则西之死”事件,而起因依旧是广为诟病的搜索引擎导入的虚假医疗广告。 百度如今的企业形象,已经越来越接近那些个贴满小广告的路边电线杆子了。 自从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广告市场,虚假广告问题就延绵不绝,屡禁不止。即使是曾经代表最权威公信度最高的中央电视台,也难逃自打嘴巴的尴尬,一边是逢 315 晚会,举起道德之鞭,任意抽打几个虚假广告商;另一边,每年又天价拍卖自己的广告时段,上过央视的广告,最后被调查出存在虚假宣传的企业不止一两家。 无论是百度贴吧,还是电线杆小广告,都是局部现象,是具体的“李鬼”,孕育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