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策略讨论论文 7 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这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挑战,更加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制造性思维的培育,这正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养。科学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的重要责任。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科学常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猎取,成为探究的主人。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呢? 一、兴趣,探究的动力 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的兴趣。学生的自主探究正是建立在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没有兴趣,学生就会消极参加甚至会视而不见,这自然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参加程度,无法实现自主探究。为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育,要向学生展现科学世界的奇异与美好,激起学生内心探究的动力。 1.媒体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与演示功能,不再是传统的黑板与粉笔的枯燥教学,也不是传统课件的高度固化教学,而是以不同的视角来传达更多的信息,带给学生以新奇感与愉悦感,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地震”一课,老师就可以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震时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景象,进而激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制造悬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为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主动的探究。如在学习“金鱼”时,我让学生思考鱼鳃一分钟要开合好几次,不断地在喝水,会让小鱼胀破肚子吗?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进而展开主动的探究。 二、问题,探究的主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动力与主线,只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才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1.问题具有探究性。探究性的问题在于能够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而不是简单而机械地从教材中提取。因此,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有思考价值,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深化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有效。 2.问题具有实践性。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植根于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