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一、巧设情境,调动欣赏热情 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以听觉器官获得的感知为基础,通过抽象思维的方式获得体验,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和保持持续的注意力。然而,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好动不好静,认知方式主要是凭直观。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把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丰富的直观感知基础上,产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培育音乐欣赏的能力。如教学《小白船》,为了让学生们产生更丰富的想象,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我创设了以下情境。伴随音乐的响起,在多媒体课件上,缓缓展示一幅深邃的夏夜星空图,星空之下,是宁静的大海,波光粼粼,一艘小船渐行渐远。在学生欣赏了一遍乐曲,产生一定的感悟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音乐美吗?“”太美了!”他们说。我又问:“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的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发言欲,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说,自己好像随着小船到达了漂亮的远方,那里繁花似锦,鸟语花香;有的说,自己好像乘坐着飞碟前往遥远的外星,进行科学考察……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为同学们进行音乐体验提供了直观的启发效果,在情境中,他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在体验音乐美的欣赏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欣赏的能力,而且培育了音乐兴趣。 二、巧问问题,引导欣赏方向 学习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而思考又是以质疑为基础,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关键。相同的道理,音乐欣赏也需要有学生的思维参加,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在问题解决中,培育音乐欣赏的能力。小学音乐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处理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设计启思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时,我先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们对乐曲的基调有个起码的了解。然后播放一遍全曲,让学生们形成整体的感知,并提出欣赏问题:请根据你的音乐体验,说说你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成员间沟通。学生们沟通后,我抽几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他们说:仿佛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敲锣打鼓的喧闹场面;仿佛听到了边疆人民狂欢庆祝、喜极而泣;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一片喧闹的节日气氛……接着,我又出示问题:本曲可分为几部分?组织他们再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分段体验,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在这节欣赏课中,乐曲的节奏明快,主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