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民间艺术在舞蹈学习中的地位 前言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56 个兄第民族在广阔地区生活繁衍,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并直接流传,具有鲜亮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各民族民间舞蹈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地域、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等多重影响,使得各民族都在不同程度中积淀着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因此,各民族舞蹈特有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现都与他们本民族的民间文化息息相关的。而把民间舞蹈文化融入到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更能体现大学民间舞教学的文化性,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还有部分老师只是纯粹的让学生对各民族的舞蹈动作单纯的外在模仿,而不注重民间舞蹈文化性的加强使得学生对各民族特有的风格、内在情感把握还略显不足,使学生不管跳什么民族,风格、情感都是一样的,没有特色、平淡无味。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民间舞蹈老师必须对民间舞蹈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并运用至课堂教学中来启发学生的内在表演形式,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别和掌握各民族不同的风格及韵律,并对民间舞产生浓厚的兴趣。总的说我认为在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是离不开民间舞蹈文化做基奠的。 一、浅谈对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 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代代相传演变,每个民族都用自身特有的原生态舞蹈动作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反映出各民族的习俗文化、风土人情、民族精神、审美心理、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历史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的传统文化意识,也作为一种心灵的寄予。特别是在传统的祭祀年节中通过民间祭祀舞蹈体现出人们希望得到祖先神灵的庇护、避开灾难,过着幸福、兴旺的生活。 罗雄岩教授在他的讨论中,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划分为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农牧文化、绿洲文化、海洋文化等五种文化类型,这是由于各民族地域、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农耕文化型—主要是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三大平原区,以及西南云贵高原的丘陵河谷地带的少数民族,他们以耕作劳动为主,多信仰佛教、道教,以及祖先崇拜、多神崇拜,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观念。舞蹈形式丰富多样,舞姿动律优美、和谐、安详。如汉族、朝鲜族、傣族等。草原文化型—主要是居住在辽阔草原、骏马驰骋的蒙古族,他们以从事狩猎、游牧与畜牧业为主,普遍信仰萨满教,而且他们把翱翔于蓝天自由的雄鹰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