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一、血清铁(Fe2+)测定及意义铁在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均含有铁,以肝、脾为最高,大部分铁与蛋白质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亦是铁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极少部分以二价或三价离子状态存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清铁可以反映体内铁的含量。1.正常参考值成人 380.8-572.3|imol/L 儿童 373.5-557.2|imol/L2.临床意义(1)血清铁降低见于:①缺铁性贫血,血清铁明显减少。②铁供应不足,如儿童发育生长期,妇女妊娠期需要铁量增加,而供应不足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清铁降低。③某些疾病,如细菌性感染等,病人铁的吸收降低,可引起血清铁减少。(2)血清铁增高见于:①溶血性贫血,血清铁升高。②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铁利用减少,但铁的吸收量多于正常人,使血清铁增加。③反复输血者,血清铁可增高。④肝炎,由于肝细胞损害,细胞内铁释出,而致血清铁增高。急性黄疸性肝炎比无黄疸型明显,当黄疸消退时血清铁大多恢复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亦有血清铁增高;而阻塞性黄疸时血清铁不升高,或有降低,且随阻塞加重,血清铁更趋降低。故血清铁测定有鉴别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的意义。3.注意事项(1)标本不能溶血,应及时分离血清。(2)所有试管等都应避免铁污染。4.食物来源:肉、肝、鱼、家禽、豆浆、葡萄、梅子、谷物、水果、土豆等。二、血清铜(CU2+)测定及意义1.正常参考值成人 720-1750Iimol/L 儿童 800-1290|imol/L2.临床意义铜在体内含量虽少,但极重要,它关系到铁的代谢和铁的吸收;铜亦是很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如单胺氧化酶、超过氧化物歧化酶等;铜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重要作用。体内铜分布于肝、脾、肺、肌肉、骨骼等组织。肝脏是含铜量最高的器管,自小肠上部吸收的铜主要与蛋白质结合运至肝脏,一部分组成血浆铜蓝蛋白移入血液。血清铜约有 95%与血浆铜蓝蛋白相结合,血清铜与血浆铜蓝蛋白常平行增减。(1)血清铜增高①胆汁郁滞,不论肝内或肝外胆汁郁滞都可有血清铜和血浆铜蓝蛋白增高,因为肝内铜随胆汁排入肠道,当胆汁瘀滞反流必有血清铜的升高。利用铁/铜的比值可鉴别黄疸,若血清Fe2+/Cu2+比值>1 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若 Fe2+/Cu2+比值<丨,应考虑为阻塞性黄疸。②恶性肿瘤,如肝癌、淋巴肉芽肿、恶性淋巴瘤等血清铜亦可增高;铜蓝蛋白亦增高。③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白血病等亦有血清铜含量增加。④其他,如风湿病、感染、心肌梗塞、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