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一、正确认识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教育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宽泛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看,主要指学科教学质量。学科教学质量又根据考试学科和考查学科分为两类学科教学质量。而确定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则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确立学科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以评促建”,通过对教学质量工作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教学特色,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有学校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三种方式。而教学质量的评价也离不开外部评价。但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科学性;突出激励性;突出公平性;突出整体性;突出发展性。二、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1.评价内容促使教师教学两手抓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而另一方面却给教师按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排名。而主管部门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能否被聘直接挂钩,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教师评聘考核成绩的 40%。因此在评聘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的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同时教师在紧抓教学成绩同时,还要准备各种作业,以应付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的检查指导,致使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能够真正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和学生身心素质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运用。2.对教师“德”的评价操作不规范聘任制及学校给教师排名次,致使领导、教师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不和谐。学校用同事之间的打分考查每个教师的“德”,而教师往往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评价别人“德”的标准。在学生评价教师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因教师要求“过严”,在给教师评分时,就会不顾教师的教学实际,故意压低教师的得分,甚至给出反常分数。这样,使得有些教师为了功利目的,迎合学生的口味,放低对他们的要求,以获得评估高分。有的教师由此对学生产生看法,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产生敌对情绪,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3.评价发生偏离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奖惩为目的,单纯地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作为解聘、晋级、加薪、评职称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把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仅仅落实到奖惩上,就必然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影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程度。此举不仅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会产生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