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探析[摘要]高校是培养优秀党员的重要基地。高校基层党委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改革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存在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党支部组织建设教育管理监督有待完善,党支部组织建设新技术运用技巧有待丰富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构建党建工作组织建设测评体系,创新方式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涵,多渠道丰富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方式的改革创新途径。[关键词]党支部组织建设;量化测评;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这确立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宗旨,高校作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优秀党员的重要基地。高校基层党委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改革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任务。高校基层党委应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管理,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务实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目前,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组织涣散、凝聚力不强等。一、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的瓶颈(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一方面,教师党支部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导致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薄弱:1.由于不需长期坐班,教师不能保证按期按量开展组织生活;2.教师研究方向受到国际化影响越来越大,思潮波动较为频繁;3.“双高”人才过度重视科研成果,理想信念模糊,受其他思潮影响巨大,信念容易产生动摇;4.教师党支部委员多数是由年轻教师党员或者资历较浅的教师党员担任,不能有效激发“双高”人才参与组织生活的积第1页共6页极性;5.党支部委员更多是定位于服务层面,而非在统筹规划层面来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另一方面,学生党支部也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党员队伍主要成员是95后,这是一群个性鲜明,崇尚自由,自我意识强的群体;2.学生党员对于活动要求较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会一课”模式;3.学生党支部委员换届频繁,不利于统筹规划支部工作;4.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任务较重,在推优上不能保证公平公正,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较为薄弱。(二)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教育管理监督有待完善。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中教育管理监督存在很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党员的理想信念模糊,非常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入党动机不纯,党性修养不够,根本不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2.学生党员不重视党性修养,自身理论水平低下,重视业务而轻党建,身在党心不在党。同时,学生党员非常缺乏奉献和服务意识,参加“三会一课”的时候总是以客人的身份参与,不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不因自己是党员而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还带头违纪违规,更不要说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都反映出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和教育是欠缺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督考察机制,而且培训的概率也不高,外界干预比较少。可见,高校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也不够规范和严格。(三)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新技术运用技巧有待丰富。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逐渐从线下转战到线上,利用新媒体开展组织活动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员群体主要是95后,他们习惯用新媒体来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习惯使用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新媒体在时间、空间上有无限的延展性,可以更好地解决党支部活动因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导致的组织机构涣散等问题。但是在利用新技术开展高校基层第2页共6页党支部建设的过程当中,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成熟或者是使用新媒体的党务工作者对新媒体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新媒体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有形而无神,其主要功能便是传达文件精神和会议内容,缺少互动性、创新性,吸引力还远远不够。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碎片化,信息传播无法进行实时动态管控,每个党员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各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