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改革进展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等新形势的出现,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方法,把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得鲜活生动。 一、增强德育理论课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加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德育课的实效性。因此,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进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动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究德育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 (1)增强德育理论课的吸引力。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积极推动主体性的德育理论教育。学生是价值主体,德育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德育理论课既要坚持教育、引导和激励学生,又要尊重、关怀和帮助学生。要坚持从学生关怀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从为学生服务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优势。 (2)增强德育理论课的吸引力,努力使教学方式和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生,符合中小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一是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方法上的根本要求就是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沟通的“互动式”教学,提倡启发式、参加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实行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德育理论课必须积极推动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德育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运用科学进展观来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纳口试、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3)增强德育理论课的吸引力,关键在老师。老师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从事德育理论课教学的老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别使命。老师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