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互动平台辅助传播学教学的实践 摘要:微博教学平台突破传统课堂时空局限,以开放、平等、分享的理念代替原有的集中化、权威化、单向化教学方式。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共同建立起符合教学大纲、适合学生接受水平,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素材的互动平台,并有效纳入学生评价考核体系。 关键词:微博;互动;新媒体教学 在日益进展的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专业担负着培育适应社会高速进展,善用新媒体平台的实践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教学任务。然而传统课堂中理论知识传授和课堂教学案例互动,属于线性传播范畴,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及教学课时中,很难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参加度与动手实践能力。在新媒体技术迅猛进展的教育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比如视频网络、博客、搜索引擎等,特别是新兴社交媒体代表——微博,更是得到迅猛进展。它凭借着较高的信息到达率、分享率,更是容易被青年学子喜爱与接受,成为重要的学习和生活信息源,因此依托于微博平台,以传递知识为主旨的公共账号大量涌现。但是这些公共账号目前尚存在三种主要问题。一是大多较为分散,缺乏有机、系统的整合,不便于学生搜索与关注。首先表现为主体分散,各种名称的讨论所、高校学院、考研机构等账号主体纷繁复杂;其次表现为信息侧重点分散:理论知识与实务素材相互混杂;再次表现为信息阶段与层次分散:基础知识与高阶提升内容共处,知识难易程度跨度大。二是账号权威程度与信息制作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出现信息误导,干扰实际教学实践。三是关注公共账号的学生层次尚未完全普及。由于这些内容与休闲、娱乐信息共处同一媒介空间,关注者大多局限于求知欲较强的学生,而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其信息的竞争优势无法与娱乐信息相比,假如未纳入课程计划,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日常教学思索与实践,在师生交往互动中,共同建立起适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学生接受水平、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素材的微博教学平台,并纳入学生评价考核体系。从而有效延展传统课堂边际,加强学生专业学习参加度与实践能力。 一、微博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样态 (一)作为信息发布平台 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可应用于日常教学管理与专业信息拓展中。第一,用于发布课业进度及教学安排:诸如告知需要预习章节、复习要点、课堂提问题目及课后作业等;第二,用于发布专业竞赛信息:诸如大学生广告大赛、“星火杯”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