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德育工作研讨论文

德育工作研讨论文_第1页
1/12
德育工作研讨论文_第2页
2/12
德育工作研讨论文_第3页
3/12
德育工作研讨论文 1.老师功能的转变和提高 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我们要深刻领悟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清醒认识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虽然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教育作为面对未来的事业,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作应付。 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首先把担子压在老师身上。能够抓住机遇,使中国在新的世纪里迎头赶上,就需要老师培育出思想觉悟高,知识丰厚,而且能够不断进展、不断创新的人才。实际上老师的功能和对老师的要求也在变化。我们以古代、近代和现代对老师要求的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 古代:老师的功能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求老师第一人品好,第二学识高。 近代:老师的功能除了继承古代的传统之外,主要增加了管理学生、组织学生的能力。对老师的要求,除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外,主要增加了能够培育学生的能力,强调能力。 现代:老师功能进展的主要方面是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展能力。学生一生将受到立体教育。学校的教育主要是打下进展的基础。对老师的要求,核心就是以学生进展为本,能够促进学生的进展。具体有五点:第一,老师要热爱职业、敬业。不仅仅把老师职业看做谋生的手段,而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第二,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楷模。第三,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教学艺术。第四,要有改革意识、观念。第五,要有进展的意识、观念。老师假如不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是不能完成新时期德育任务的。 2.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 回忆以往的德育方法和形式,多以灌输、说教为主。即使搞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也是老师设计,学生“上套”。所以,在德育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说服、被教育、被管教、被管制、被指挥、被批判、被训斥的被动地位。 德育的主体是谁,应当是学生。学生应当主动地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应当参加德育活动。假如学生参加德育活动,而且又是主体,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德育效果都是不可估量的。 当仔细地反思过去一些德育活动,学生常常说:“没意思”,“不感兴趣”。“要不是非让参加不可,我才不去哪”。许多活动,老师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效果并不好。而像新年联欢,学生能够自我表现,自我体现才华,学生兴趣盎然,很晚了,学校“轰”都“轰”不走。分析其原因,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德育工作研讨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