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脚色讨论论文 内容提要:脚色讨论近百年来的情况是有得有失,但总的进展却不太理想。主要在于讨论方法的偏差,需要由以往的“牵涉颇广”转向以脚色演出形态和职司功能为主,通过文献、文物、剧本资料的条分缕析,解决脚色讨论中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脚色讨论的一些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联系最新的脚色讨论成果,考察了末、净、生、旦以及冲末等戏曲脚色名称的含义,提出了一些供学界商榷的观点。 关键词:脚色人物扮演生旦冲末丑 Abstract:Jiao-seresearchinrecentcenturiessituationhassomeloses,buttotalprogressactuallynottooideal.Mainlyliesintheresearchtechniquethedeviation,fromquitebroadbyformerinvolvingchangestoso:bytheJiao-seperformanceshapeandthedutydepartmentfunctionprimarily,throughtheliterature,theculturalrelic,scriptmaterialmakingadetailedanalysis,solvesintheJiao-seresearchconcrete. Keywords:Jiao-seThecharacteractsSheng-danChongmoChou 一 自 1911 年王国维《古剧脚色考》问世以来,戏曲脚色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止过,讨论者运用考据方法,爬梳整理出大量的材料,使学界对于脚色的认识不断进步。王著之后,在戏曲史尤其是杂剧讨论方面卓有成效的成果首推胡忌《宋金杂剧考》,这部著作,分名称、渊源与进展、角色名称、内容与体制及其他五项,在“角色名称”部分,着重考述了末、净、参军色、戏头、引戏的职司功能与表演形态,由于作者引证了大量的剧本材料与文献材料相参照,所得结论平实稳妥,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在脚色方面的认识。以上两书中的材料和结论,到现在依旧是脚色讨论基本的参考资料。对于其他讨论者的脚色讨论,任半塘《唐戏弄》第四章“脚色”开头的一段话,发人深省: 有关唐戏脚色之解说,综近人所为,则上下古今,牵涉颇广。其但稍有关于脚色之处,举为后世脚色之祖也、源也所在;考据家于后世脚色,亟欲求得其语原或义原,于线索上自难放弃唐代之一阶段;认为古剧真象已因荒远而渺茫,是非正变,一时无从折证,不妨大胆怀疑,凭空牵附,乃捏合异说,矜尚新奇……【 1】(p651) 这段论述虽是就唐戏脚色讨论所发,但在方法论意义上有值得借鉴之处。 《宋金杂剧考》之后的脚色讨论有过一段较长时期的沉寂,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洛地《戏曲与浙江》的问世,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详尽考察了元杂剧脚色的构成、职司,总结了元杂剧脚色的任演方式,并对脚色现象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