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上海品牌现状在商务部对外公告“2024 至 2024 年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品牌”名录中入榜品牌区域构成,基本与各地外向型经济进展状况和出口品牌建设水平一致。而上海却是个例外,2024 年上海的出口量在全国排名第三而品牌的数量却仅排名第六,两者形成明显的倒挂,显然支撑上海庞大出口量的是外资企业源源不断的供给,而上海本土企业的进展并不乐观(上海本质)。上海品牌现状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老品牌走向衰落在这份名录中,一心想打造“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却只有 6 家企业上榜。而现已失效的原外经贸部公布的 118 家”重点支持和进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中,上海有 9 家企业上榜,比现在还多 3 家。若将两份名录加以比较,就会发现,让老一辈上海人乃至国人倍感骄傲的永久自行车、中华铅笔、上菱冰箱 幸福摩托、New-EST(箱包)、BUNIPER HARVEST(丰收)搪瓷器皿等老名牌,已渐渐消逝在人们视野中。永久、凤凰自行车,上菱、双鹿电冰箱,红灯、美多收录机、上海牌轿车、佳美洗衣粉、美加净牙膏、霞飞化妆品……这些当年叱咤一时的上海老品牌,大多已成明日黄花。此消彼长,意味着上海企业的群体性失落已勿庸置疑。2.知名品牌含金量低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上海一直是全国工商业的龙头,涌现出大量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到如今,上海还有 30 多个全国著名品牌,但是这 30 多个品牌的含金量加起来,还及不上一个海尔。3.合资品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上海从理论界到一些政府部门出现这样一种倾向,就是把中外合资生产的“上海夏普”、“上海三菱”、“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算作上海的自有品牌。这些品牌合作多年,中方至今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产品的要件部分还是被外方牢牢把持,他们看中的,无非是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庞大的中国市场。假如中方不在核心部件上强力攻关,迅速实现更为彻底的国产化,这样的品牌即便被冠以“上海”两个字,对品牌自身来说,更多的也只是一个虚名。二、上海政府行为及政策1.整体目标和方向《上海品牌、商标进展纲要》的总体目标是:经过 7 年的努力,完善、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商标管理、服务和执行体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进展趋势;以企业商标培育、进展为主体,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为核心,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领域、房地产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将上海建成全国的品牌运作及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商标服务科教兴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