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试析论文 一、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 1、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虽然提供了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完整框架,说明了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都是波特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另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入一些利润很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这方面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主要问题得不到反映,不能很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局限性仍然非常突出。 2、企业重组和再造的挫折:在 80 年代,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多产业上都超过了美国企业,取代了美国企业的领先地位。为了赶上日本企业,美国的很多大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谋求提高竞争力。重组虽然有时势在必行,能够使企业“变小”以改善短期绩效,但这只是在纠正过去的错误,而不是创立未来的市场。一些精明的企业,在认识到重组企业是条死胡同后,转而进行再造工程。再造尽管能够使企业“变好”,但并无与众不同,只不过是个优秀的模仿者而已。因而如何重建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不仅在现有产业内领先,而且能够在未来产业继续领先,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核心能力理论就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出的,一经提出,就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讨论的热点。 二、核心能力的特征 尽管对于核心能力的界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猎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进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归结起来,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性: 有价值性:核心能力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用户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用户价值的来源。 独特性:这种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难以模仿性: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特定进展过程的产物,具有路径依赖性和不可还原性,因而原因模糊,其他企业很难模仿。 延伸性:核心能力可以给企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服务,使企业得以扩展到相关的新的业务领域。 动态性:企业的核心能力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