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排洪工程设计方案开县是盆地东部地区的一部分,山体较多,中原和木桥小区背后(南侧)有一山体。由于山体地形坡度大,积水时间短,洪水历时也不长,一到雨季,大量山洪水排泄而下,水流急,流势猛,且水流中还夹带着砂石等杂质,冲刷力大,容易使山脚下小区受到破坏而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尽量减少洪水造成的危害,保护山脚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仔细做好防洪规划,拟在山坡上新建一条排洪沟,拦截山洪,将山洪引出居住区,排入附近水体中。3.1 设计原则(1)排洪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区旁边山洪现状,切实解决山洪对小区造成的危害和隐患。(2)排洪工程的设计应与原有的 DN1200 市政水泥涵管结合起来,使山洪能够顺利流入市政管道。(3)为减小对市政管道的堵塞,应考虑设置沉砂设施。3.2 设计依据: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CJJ50-92)2、《城市防洪标准》GB50201-943、《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24;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2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24;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7、《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3-2001)8、《砼结构设计规》(GB50010 -2024)9、实测地形图。3.3 排洪沟设计要点(1)排洪沟应尽量利用原有山洪沟,必要时可作适当整修原有山洪沟是山洪若干年来冲刷形成的,其形状、底板都比较稳定,因此应尽量利用原有的天然沟道作排洪沟。当利用原有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必须加以整修时,应注意不宜大改大动,尽量不要改变原有沟道的水力条件,而要因势利导,畅通下泄。(2)排洪沟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排洪沟的走向,应沿大部分地面水流的垂直方向,因此应充分利用地形坡度,使截流的山洪水能以最短距离重力流入受纳水体。(3)排洪沟采纳明渠或暗渠应视具体条件确定一般排洪沟最好次用明渠,但当排洪沟通过市区或厂区时由于建筑密度较高、交通量大,应采纳暗渠。(4)排洪沟纵坡的确定排洪沟的纵坡应根据地形、地质、护砌、原有排洪沟坡度以与冲淤情况等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 1%,设计纵坡时,要使沟水流速度均匀增加,以防止沟产生淤积。当纵坡很大时,应考虑设置跌水或陡槽,但不得设在转弯处。一次跌水高度通常为 0.2~0.6m,有的多达 20~30 级,消能效果很好。陡槽页称急流槽,纵坡一般为 20%~60%,多采纳片石、块石或条石砌筑,也有采纳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陡槽终端应设消力设备。(5)排洪沟的断面形式排洪明渠的断面形式常用矩形或梯形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