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维生素类药物非合理使用的危害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对其需要甚微,但它们能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现将维生素类药物的作用、滥用的危害及合理应用报告如下。 一、维生素的作用、用途及滥用的危害 维生素 DVitD 对钙、磷代谢和小儿骨骼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钙、磷对骨的供应,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主要用于佝偻病、骨软化症及手足抽搐症的防治,但长期大量使用就会引起低热、烦躁哭闹、惊厥、厌食、体重下降、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病症,比佝偻病危害更大。 二、维生素的合理使用 2.1 区分治疗性用药和补充摄入量不足的预防性用药在治疗性用药时,使用维生素的指征应明确。预防维生素 D 缺乏,成年人口服日剂量 0.01~0.02mg(400~800u);维生素 D 缺乏的治疗性用药,成人口服日剂量 0.0235~0.05mg(1000~2000u);维生素 D 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日剂量 0.25~1.5mg(1 万~6 万u),最大量日剂量 12.5mg(50 万 u)。用以治疗低钙血症时,需要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避开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 D 制剂。治疗维生素 D 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予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 2.1.1 明确维生素缺乏症的致病因素: 2.1.1.1 摄入不足:如食谱不合理、偏食、长期食欲缺乏、牙病、老人吞咽困难等; 2.1.1.2 吸收障碍:肝胆疾病、胃液分泌不足、胃酸缺乏、肠瘘、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减退、慢性腹泻等; 2.1.1.3 需要量增加:儿童、妊娠及哺乳妇女、特别工种工人、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2.1.1.4 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细菌受抑制而不能合成维生素; 2.1.1.5 烹调方法不当:如淘米过度、煮粥加碱、油炸食物等; 2.1.1.6 药物相互作用:如久服液状石蜡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长期服用异烟肼的患者,易发生维生素 B6 缺乏; 2.1.1.7 某些疾病所致的缺乏:孕妇、哺乳期妇女、疟疾患者出现叶酸缺乏;肝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维生素 C 缺乏;严重肝脏疾患时易出现维生素 K 的合成障碍。医学教育网搜集。 另外,维生素还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如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缺铁性贫血常辅用维生素 C,维生素 B1 则辅助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2.2 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有些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较安全,有增强人体抵抗力,故可任意使用,这是不可取的。急性中毒可发生于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