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初探 摘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建及应用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提高了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本文在分析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专业领域维度出发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特点和标准化体系要求,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进行初步讨论,提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框架。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框架 1 引言 数字化城市管理(简称数字城管)是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通过一整套严密的城市管理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和考核评价等闭环流程,实现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细化管理和处置,实现了对城市高效化、人性化管理[1]。数字城管的建设及应用是一项意义重大但难度较高的工作,为了配合数字城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提高推广应用效果,建立服务于数字城管全局工作的标准体系、形成统一标准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字城管的运行效果。 2 数字城管标准化现状分析 数字城管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数字城管标准体系既涉及城市管理类标准,同时又涉及地理信息类和信息化类标准,城市管理标准是数字城管的工作依据、地理信息标准是数字城管的基础保障、信息化标准是数字城管创新的技术手段。目前,城市管理、地理信息以及信息化行业的标准化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果。2.1 城市管理类标准。数字城管通常指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城市市政市容管理),是指以市政管理为主的城市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等的监督和管理[2]。从数字城管的工作内容来看,实际工作主要涉及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目前国内在这几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已有相当大的进步,并编制发布了一批相应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涉及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公共场合保洁标准、公共设施设置法律规范、公共厕所卫生标准、交通设施设置法律规范、城市管理考核标准以及数字城管标准等,同时,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城市管理条例,例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2024 年至今,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组织国内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该系列标准分别对数字城管的单元网格、管理部件及事件、地理编码、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