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战略性资源的状况和对策前言 本世纪的 100 年中,用来形容我们国家特色最多的三个成语是: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对这三个成语似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历史悠久固然令人自豪,但不能因此背上“光荣的历史包袱”;“人口众多”早在 20 年前就被社会各界共认为不能再作为自以为好的指标,计划生育工作则上升到国策的高度;“地大物博”的喜悦,近年来也因很多科学家讨论成果的理性质疑,蒙上一层忧患的外纱,需要进行仔细的讨论了。在即将走进新世纪的时刻,我们共聚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对关系中华民族生存进展的重大课题进行世纪性反思,令我,信任也使在座各位,倍增一种历史责任感。 下面,我借助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对新世纪我国战略性资源状况和对策作简要分析。 首先须回顾一下,资源科学对资源是如何分类的?即明确一下,战略性资源这道题目在资源科学中,应归于哪一部分。 资源科学把对资源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资源(学),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等。这方面的资源,今日各位专家发言已涉及或将要涉及。二是综合资源学科,从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信息学和法学等角度来讨论资源,形成交叉学科。三是部门自然资源学,包括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能源资源学、药物资源学等部门资源学科。根据会议安排,我今日主要对自然资源中的战略性资源进行分析,这接近于部门资源学讨论的内容。 战略性资源,用我自己的概括是:主要指硬体资源而不是软体资源。 那么,什么资源可称为战略性资源? 我认为战略资源应具备三个特点或说存在三种矛盾:需求的基础性或刚性(比如人们吃穿用行安全等需求)与供给难以永续性的矛盾,需求额的扩张性(即巨大且不断增大)与供给的稀缺性的矛盾,产品价格的低预期值(因其使用者的普遍化)与保护或开发的边际成本递增的矛盾。 让我们看看古人如何认识战略性资源的。我们的祖先曾从哲学高度概括出五类资源即:“金、木、水、火、土”。金者,矿产资源;木者,植物资源引申到生物资源;水者,就是水资源;火者,引申为能源资源,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石油资源;土者,土地资源。以上五种资源也是现代人公认为的最具战略性意义的资源。 基于我对战略资源的三个特点的理解,又借古人的智慧,加之发言时间有限,在此我仅想就其中三种资源简要进行经济学角度的分析,这三种资源是:石油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