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义的类型及关系讨论 (一)商业新闻主义所谓商业新闻主义,即以新闻为手段、以商业利益为最高目标的一种新闻观念,其本质是:新闻本身不是新闻活动的本位或出发点,即新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商业利益的工具。因而,在理论逻辑上,商业新闻主义观念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观念,而非新闻观念;但由于这种观念支配的行为主要通过作为商品的“新闻”来猎取利益,因此,我们将其在新闻学视野中定性为一种新闻观念,一种商业新闻主义的观念。与商业新闻主义观念相适应,人们通常把奉行商业新闻主义观念的“新闻人”称为“新闻商人”,新闻史上”商人办报(台、站)”实质正是此谓。与商业新闻主义相近的或同义的概念还有“市场新闻主义”,因而人们也把根据商业逻辑运行的新闻业称为市场新闻业,而把相应的传媒称为商业新闻传媒。人们通常所说的支配新闻业、新闻传媒、新闻传播的商业逻辑、市场逻辑、经济逻辑、金钱逻辑或资本逻辑等等观念,实质上都是“商业新闻主义观念”的不同说法而已。尽管近代(现代)新闻业①的产生有着多样的动力根源或要素,但最基本的动力是经济进展的需要,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萌芽进展的结果,而其背后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把新闻当作商品,当作赚钱的手段,是现代新闻业与生俱来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产业属性是近代新闻业与生俱来的属性。近代报刊为什么会最早产生于欧洲?新闻史家们经过讨论认为,有这样几条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条件: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信息的规模化需求,而此前的手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这样的需要;在地理上,欧洲在这一时期形成相互联系的文明地区,各国及地区之间的贸易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从而使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得以可能;欧洲主要民族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基本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古登堡发明的西方金属印刷技术,为规模性、持续性新闻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中逐步解放出来,世俗社会逐渐形成,为规模化的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市场。[2]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商业经济的进展是最根本的社会基础,这样的进展意味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基础变了,必定会引起社会信息沟通结构的某种变化。美国新闻史家埃默里父子也说:“商业的进展对第一份报纸的创办影响极大,而所有早期的报纸都是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