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讨论性学习简析论文 [关键词]校园网,讨论型课程,讨论性学习,课程改革,网络应用,素养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摘要]讨论型课程是实施素养教育,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网与讨论型课程的结合,将充分体现讨论型课程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原则,较好地完成讨论型课程的学习任务。 通过在校园网中建立“讨论型课程学习支持网”这一专门为讨论型课程学习服务的网站,能够完成从收集资料、沟通讨论、确定课题、实施讨论、成果评价等讨论型课程学习的基本过程,并且能培育学生运用因特网收集资料、合作协作的能力,为将来开展真正的科学讨论打好扎实的基础。 学生应用“讨论型课程学习支持网”,实现了在讨论型课程学习中自主地确定课题,方便地与老师和同学沟通沟通,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讨论型课程的矛盾。 在中学生中开展讨论型课程学习是课程教材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符合素养教育对中学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讨论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讨论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讨论,从中培育创新精神和制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其重要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制造”,主要表现为: 突出了学生对讨论课题的自主设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讨论型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涉及的学科具有综合性; 学生在讨论型课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只需适度参加,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 讨论型课程的评价强调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是以“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为特点,只有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这些都与讨论型课程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难适应开放的课题讨论。 因特网的兴起为我们开展讨论型课程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特网固有的开放性,能解决传统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将因特网作为学校开展讨论型课程的切入点。 为此,我们在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的高一年级中开展了校园网在讨论型课程中应用的讨论,并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 利用因特网的开放性特征,我们在校园网中建立了“讨论型课程学习支持网”,为学校开展讨论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