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论文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进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小额信贷运营成本过高 目前我国一些西部地区农村区域较大,部分金融机构服务半径过大,覆盖面只能达到乡镇地区,还远远达不到偏远乡村。该地区辖区的农户总数为 98271 户,农村信用社对全地区 78854 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占比 80.24%,发放支农贷款卡 62778 张,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户集中度不高,出现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过于分散,贷后管理困难重重,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成本高企之后,发放农村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下降。 2.部分农户存在认识偏差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定位不准,一些农户认为小额信贷在各地区推广只是走走形式;还有一些农户认为既然农村信用社可以不需要抵押贷款给他们,“跟风贷款”,借到的资金却没有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还有一些低收入农户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当作政府的扶贫款,认为都是国家的惠农政策,没有还款意愿,以至于部分贫困地区农户的小额信贷不良率突然上升,影响了其他农户的贷款信用额度。 3.信贷人员激励不够 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一旦发生了难以抗力的自然灾害时,由于农户小额信贷没有足额的抵押担保,信贷员给农户的贷款到期全额收回的风险就在提高。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实行的仍然是“谁放谁收”和绩效挂钩的信贷管理体制,现代五级风险五级分控和贷后管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员出于对个人工资、奖金等绩效的考虑,对农户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缺乏激励。 4.小额信贷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较低,多为 1万元~10 万元,这样的小额信贷额度设置难以满足部分农户进展现代农业的前期资金需求。同时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设置的期限普遍只有半年左右。这与部分农产品生产周期严重不符,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就会转化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出现催缴时,对于部分农户无异于雪上加霜,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要借民间高利贷才能按期归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 二、实现农户小额信贷可持续进展的几点建议 1.贷款利率市场化 我国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进展严重不平衡,农村地区资金需求缺口巨大。目前农村地区存在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一些国有金融机构只在县一级地区有分支机构,在农村地区留下巨大的资金供给缺口。因此应根据中国区域差异,借鉴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