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业 设 计1 前言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 国外讨论现状立磨又称立式磨、辊磨、立式辊磨。立磨广泛应用于水泥、电力、化工、冶金、非金属矿等行业。它集破裂、干燥、粉磨、分级输送于一体,生产效率高,可将块状、颗粒状与粉状原料磨成所要求的粉状物料[1]。第一台立磨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国研制出来的。第一台用于水泥工业的立磨于 1935 年在德国出现,立磨在欧洲的水泥厂使用多年以后很,才在美国和加拿大得到采纳,欧洲和美、加之所以乐于进展和应用立磨,是由于当时欧洲各国的燃料和电力费用较高。美国也是因为后来能耗费用上升,才促使其对立磨增加兴趣。美国的第一台立磨是在 1973 年末投入运转。立磨技术的突破开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那时起立磨得到了改进,并使之大型化。在欧洲、美洲、亚洲的水泥工业中被用来粉磨生料,七十年代得到了迅速进展,当时就出现了生产能力为 500t/h 的大型立磨,进入九十年代,国际上立磨技术又有了新的飞跃。应用有限元分析、流体学计算、热传导分析、工艺参数优化等现代方法,解决了大型立磨工艺和结构难点;特别是新型耐磨材料的应用,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保证了立磨超大型化的实现与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对立磨能力的要求。因此,目前国外现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中,立磨占有率达 90%以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是西德莱歇公司(Loesche)于 1999 年设计制造的 LM63.4立磨,产量达到 840t/h,磨盘直径达到 6.3 米,电机功率 5600KW,四个磨辊;伯力鸠斯(Polysius)公司生产的 RM69/29 立磨,功率为 5000KW,生产能力为600t/h,非凡(Pfeiffer)公司制造的 MPS5600B 立磨,电机功率 5400KW,设计生产能力 480t/h[2]。立磨在我国的应用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用于白水泥厂的生料粉磨。五十年代起,在一些小水泥厂开始使用小型立磨粉磨生料,也有用于湿法水泥厂磨煤粉。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国在干法水泥厂开始进展窑外分解新型干法工艺时,才重视立磨粉磨生料的讨论开发工作。八十年代初,水泥讨论开发出了 TKM 系列立磨;水泥工业设计讨论院讨论开发出了 HRM 系列立磨,产能限于 1000t/d 的生产线配用。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大型立磨用于新型干法水泥厂。重型机器厂1985 年从德国 Pfeiffer 公司引进了与日产 2000 吨以下规模生产线配套的 MPS 立磨制造技术。又与海螺集团合作开发制造与 2500t/d 、5000t/d 生产线配套MPS3424、MPS5000(ML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