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城市化进程第 1 章 绪论1.1 相关概念概述1.1.1 城市化的概念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不同。经济学家通常从经济与城市的关系出发,强调城市化是从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地理学家强调城乡经济和人文关系的变化,认为城市是地域上各种活动的中枢,城市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展而引起的农业人口向城市城镇人口,农村居民点形式向城镇居民点形式转变的过程;社会学家以社群网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作为讨论城市的对象,强调社会生活方式的主体从乡村向城市转化。城市化实质上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与其复杂多变的系统转化过程,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大系统的更替和提升,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集中的聚集过程,而且是城市的空间数量上增多,区域规模上的扩大,职能和设施上的完善和城市的经济关系、居民的生活方式以与人类的社会文明广泛向农村渗透的过程。城市化过程既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过程,也是宽阔农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提高,逐步实现城乡协调进展,最终实现消除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的过程[1]。1.1.2 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从行政管理方面来看,只有建制镇才是小城镇;从城镇建设来看,是依法设立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通常为乡政府所在地),有时也泛指 10 万人以下的县级市;从统计上看,必须区分镇城人口和镇区人口,镇区农业人口和镇区非农业人口,只有镇区非农业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在统计上以小城镇看待。1.2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80 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进展时期,城镇化水平以平均每年 0.625 %的速度递增,而 1952 至 1977 年年均只提高 0.2 个百分点。1998 年,我国共有小城镇 45462 个,其中建制镇 19060 个。另据 1997 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截止到 1996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 16126 个,镇区户数平均 1221.1 户,镇区人口平均 4518.6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071.5 人,镇区占地面积 2.2 平方公里。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建制镇数与其经济进展水平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三类地区分别拥有建制镇 7479 个 、 4682 个 和 3965 个 , 分 别 占 全 国 建 制 镇 总 数 的 46.4%、29 %和 24.6%;从人口规模看,目前建制镇大多属于小规模之列。镇区人口在 4000 人(全国平均数为 45 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