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部均衡标准 摘要:国际金融学在我国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原因是学者们在国际金融学的讨论对象上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讨论指出,国际金融的讨论对象是外部均衡问题。但是外部均衡的标准是不断演变的,贸易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均衡及常常账户的跨时均衡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外部均衡标准。 关键词:讨论对象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OntheStudyingObjectofInternationalFinance 一、问题的提出 界定讨论对象是一门学科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一门学科的以存在和进展的基础。而关于国际金融学的讨论对象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观点MauriceObstfeld&KennethRogoff,(2000)认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或者称之为国际金融)的讨论领域越来越发散。这表现在对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本身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和统一的分析框架,从事这方面讨论和教学的学者对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 在国内长期以来的代表性观点是:国际金融学的讨论对象是国际经济的货币方面,也就是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如陈彪如在其所著的《国际金融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的序言中认为:“国际金融应以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作为讨论对象,既要说明国际金融活动的主要问题,又要阐明国际间的货币和借贷资本的运动规律”。钱荣堃在其主编的《国际金融》(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的序言中认为:“国际金融讨论的是国际间的货币关系和金融活动”。 对于这一观点,姜波克(1999)对其进行了批判,认为随着现实的进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形势的迅猛变化,有很多问题是在这个框架内难以解释,如国际金融学与银行学的关系问题;与现实情况的比照问题;与国际上学科进展的协调问题等[①]。基如此,姜波克提出,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讨论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科学。内外均衡是经济在开放条件下面临的两个主要目标,这两者常常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因此如何确定开放经济条的内外均衡目标并进而同时实现它们,构成了国际金融学的主要讨论对象。 然而内部均衡的概念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诞生之后才出现的,因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为一国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之前的古典经济学世界,市场的力量将使得经济自动达到平衡状态,因而根本不存在内部均衡问题。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初期由米德提出,而在此之前,国际金融理论已经得到较充分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