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讨论 一、校企合作开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实操性极强的专业,高职院校培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否真正服务于目前我国急速进展的物流业,其知识体系的构架及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凸显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谓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是指校企双方在明确专业人才培育定位的基础上,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某个岗位真实的工作过程来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并将企业真实的问题引入到课程内容中来共同编制专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开发的专业课程,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前提,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相对接,具有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特点,彰显着专业建设的特色。目前,我国仍有许多高职院校直接选用学科性极强的类似本科的教材或在自行开发的过程中过多地采纳学科型课程开发方式来进行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开发。因此,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一种课程开发方式。 二、目前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尽管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课程开发工作蓬勃进展,但课程开发工作进展到目前为止,成果并不喜人。目前在专业课程的开发、改革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校企双方主动参加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其进展过程中是以学校职业教育为进展主体的,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参加度并不高,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办学思想,采纳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近几年我们也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但由于双方的目标未能协调一致,导致双方参加度都不高。学校是以教育为目的,教育功能体现在除了就业问题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养、进展潜力和创新思维的培育,加上老师们固有传统的学科思想,主动改变的意识和动力不足。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看重的是效益,对于临时性看不到利益的专业课程开发工作参加热情并不高。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对于学校,没有主动改变的动力;对于企业,没有主动参加的热情。 2.以职业院校老师为主导的学科型开发,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地专业课程改革,积极地“引企入校”,但企业往往参加热情不高,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工作主要是由高职院校积极推动,以职业院校老师为主导。而很多高职老师仍然在采纳学科型课程开发方式来进行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开发,很多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