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服务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水平提升研究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交易场所,拓宽了交易渠道、缩短了交易时间,提升了交易效率,其对于服务业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这一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业必须进行创新。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现状,从信息化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具体的研究模型,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理论知识就服务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且有针对性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服务业创新发展建议。关键词:“互联网+”;服务业;创新发展;信息化引言 服务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升级,在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政府报告中,“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因此未来的服务业发展必须要深度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产业化集成,以片连面,真正形成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中国经济新态势。在“互联网+”环境下,服务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如何实现信息化水平研究,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地 32 家服务性企业进行调查,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理论分析创新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研究方法之间联系,并结合分析结果为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一、研究背景“互联网+”服务业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自身产业优势,为广大用户提供低廉、高质的服务。作为现代服务性产业与信息化产业的融合体,“互联网+”服务业在突出服务性的前提下,更加强调信息化水平。从产业链发展模式来看,“互联网+”服务业充分依托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服务信息的高速传递,降低中间成本,实现诸多产业联动、业务协同发展,因此其具备高渗透性、高附加值性、可成长性以及高创新性等方面特点。与机械、电气、钢铁等传统制造型产业不同的是,“互联网+”服务业在创新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来说“互联网+”服务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标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首先,“互联网+”服务业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只有实现技术创新,才能够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利用 ICT、RFID、IDC 等现代化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服务型产业的结构布局,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服务业作为密集型产业,强调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