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台人性设计 众所周知,公交是市民出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公交站台则是市民实现这一手段的方法。公交车站台是市民和外地游客候车地点,是市民和外地游客出行指南标志,也是城市的重要窗口之一,改造建设公交车站台是必要的。因此,公交站台的设计就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打开百度搜索一下“公交站台 ”,你就会发现市民对于公交站台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如新课改、三农政策等。因为公交站台是我们身边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之事。也正因如此,公交站台的人性设计就成了焦点中的重点!那么,怎样的公交站台是让市民满意,是便于市民出行的呢? 传统的公交站台往往是由一个遮雨棚和一个高于马路的水泥平台购成,虽然简约清爽,却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打个比方,一间四处漏风的屋子虽然能住人,但你住着肯定会不舒服,而会追求更加舒适的地方。这也是目前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所以说一个人性的公交站台不仅是利民,还能够起到环保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性的公交站台又该如何设计? 首先,它应该是一个能够应对各种天气的可以为市民遮风挡雨的场所。其次,它应该可以提供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紧急物品和各类帮助。最后,它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舒适,满意的地方。而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哈尔滨市。目前,哈尔滨市共有公交线路 124 条,2925 个站点。其中大部分站台只有站棚和照明灯,支路或非主要道路站台则仅有站牌、站杆。显然,这对于哈尔滨这个北方城市来说是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的。作为寒地城市,哈市公交站点无任何保暖、防滑措施。冬季由于车辆停靠频繁,站台附近路面光滑如镜,公交车停靠时打滑现象严重。因此,因地制宜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哈尔滨的现象,其站台应该加上黑色顶棚的站棚,保暖门以及可以应对突发状况的报警系统。站棚,自古有之。在一处古村游览风景区,有一处清代江南某五品官遗留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以极大的新鲜感。而站在古宅前的游客却在纳闷:这宅子的屋檐也真奇怪,怎么做成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抿嘴一笑,告诉大家:“这是供路过此地都流浪汉遮风挡雨,歇脚过夜用的。”可见这是积累了好几世的智慧。我这里特别强调是黑色的站棚,原因很简单。站棚不仅是一个挡雨的地方,在炎热的夏季,也应能够起到遮阳的作用。而大部分的城市为了美观,往往将顶棚设计成透明的。因而出现了人在站棚底下却还要打伞的局面,这无疑会占据大量的空间,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