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教育进展论文 [摘要]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进展历史上,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育、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留学教育的性质和特征,结合近现代史的分期,将近代以来的留学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分阶段进行历史回顾,评述各时期的历史贡献或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关键词]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国教育 中国留学教育历史悠久,但政府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留学教育政策,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始于 19 世纪中后期。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进展变革过程中,留学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为今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1872~1911 年) 1872 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 30 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闳、黄宽、黄胜三位青年于 1847 年在传教士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有人以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闳等人留学美国,主要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 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和留学教育的兴起,是在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 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在民族和社会的双重危机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国图志》这部介绍西方社会和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书中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奏。 1.晚清时期的主要留学教育运动 在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学生。 1854 年,容闳作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中国人,从纽约启程回国。他回国后始终坚持“当使后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的教育理想,推动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形成。1870 年,容闳通过丁日昌向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当即表示同意,次年与李鸿章等联名上奏清廷并获准。1872 年 8 月,第一批留美幼童 30 人在留学生监督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此后三年,每年均按计划派出幼童留美,这四批幼童共 120 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然而,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绝大多数幼童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仅 2 人大学毕业)而被提前撤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