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产业统计论文 1.知识型产业的统计最先是从高技术产业统计开始的。起初OECD 采纳美国制定的标准对成员国的高技术产业进行了统计,至1984 年,以 11 个成员国的数据为依据制定了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标准,1994 年对标准进行了修定,提出了我们称之为“四分类”的标准。服务业的统计在 60 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的服务业 R&D 统计是很笼统的。由于高技术的渗透作用,导致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出现,原有的分类和统计已不能满足需要,服务业中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已引起了凝视,《弗拉斯卡蒂手册》第 5 版对服务业的分类进行了调整,知识型产业予以单列。知识产业的统计则打破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线,把高技术和高中技术产业与服务业中的知识型产业集中在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ICT 统计则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与通信为讨论对象。 知识型产业统计在 OECD 及其成员国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纳。1999 年 OECD 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为 OECD 科技政策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准备了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组数据》的文件,该文件就是描述 OECD 科学技术状况和趋势的一组指标。该《指标》共分 6 部分,其中有 3 部分都采纳了来自知识型产业统计的指标。第 2 部分《教育、讨论开发和创新的资源分布》共有 9 个方面指标,其中 3 个方面是知识型产业方向的指标,第 4 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重要性》的 5 个方面的指标都与 ICT 统计有关,第 6 部分《科技产出及经济表现》有 7 个方面的指标,其中有 2个方面来自知识型产业的统计。上述 6 部分共有 34 方面的指标,而与知识型产业有关的有 10 项,占 30%。 二、各类知识型产业的界定 各类知识型产业统计的主要区别是分类系统不同。 1.高技术产业 OECD 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已为部分国家所采纳,我国也借用 OECD 的这一标准,确定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范围。关于 OECD 的高技术产业分类,在此只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这一分类只适用于制造业,这样就把一些属于服务业的知识型的产业如计算机软件、通信排除在高技术产业之外,因而具有局限性。 ·这一分类是针对整个制造业的,共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4 个产业组。在使用时,往往并不单独使用高技术产业一个类别的数据或高技术产业的某一项指标,而是把这 4 个类别及若干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以反映整个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即知识密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