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管理与税收管理员制度概述一、关于税源管理问题强化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依据其内在进展规律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要求,是税收收入在规模和速度进展到一定阶段时对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必定选择。税收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经济进展是税收的主要源泉,但税源不等于税收,税源只有通过征收管理才能转化为税收,税源所决定的税收收入与实际征收的税收收入之间的差距是税收流失,控制和减少税收流失一直是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任务。当前,税收征管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税源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检验税收征管能力的试金石。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不断更新税收管理理念,提高税源管理能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税收管理,实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既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主旋律,也是当代税务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关于税源管理讲六个问题,一是税源管理的概念,二是税源管理的特点,三是税源与税基和应征税款的关系,四是实施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信息化加专业化进展的必定结果,五是强化税源管理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的落脚点,六是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一)税源管理的概念“源”字在辞海中的定义是“水流开始的地方,引申为事物的来源”。税源即指税收的来源。从税收的支付角度或经济角度讲,税源指支付税收的财源。从微观来看即是自然人或法人取得的收入,从宏观来看即是一国的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我们称之为广义税源。从税收的形成即税法角度讲,税源指课税的目的物,即税收客体或课税对象,也称狭义税源。今日所讲的税源是从税法角度定义的税源概念(即狭义税源)。根据现行税法,根据是否已形成纳税义务划分,可分为潜在税源和现实税源两个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源管理是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的管理行为。 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从经济角度出发讨论税源时,还提出了税本的概念。认为税本是税收来源的根本,是产生税源的物质要素和基础条件。税收来自税源,税源来自税本产生的收益,并将税本比作“树”,将税源比作“果实”,从“果实”中取出一部分交给国家即是税收。这种观点强调征税不能侵害税本。而避开侵害税本的最根本保障就是依法征税。这种观点对应到我国的税收管理理念,就是“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讨论国际上的成果对我们制定税收政策和实施税源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以上分析,认为税源管理的概念,是税务机关在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