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改革论文 1.以实践能力培育为导向构建能力培育型教学模式 现阶段,财政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为了转变这种局面,《财政学》课程建设中应以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作为基本立足点,使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成实践能力培育型教学模式。为了成功实现这一转型,必须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以及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中都贯穿这种实践能力培育理念,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1 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改革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相当于行动的导向和指南针。老师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掌握的能力不同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非财政学专业以及财政学专业,而且应该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也就是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同能力编制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 1.2 教材整合。应该以实践能力培育为导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整合、重构财政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内容,使财政学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非财政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需求,其次也便于老师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的前沿性、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充分体现出来。 1.3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财政学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应用,为财政学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以及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避开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 1.4 教学过程优化。学校应积极建立实验实训平台,同时应构建课外学习沟通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培育型教学模式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为导向,明确定位合理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改革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高财政学教学效果。 2.财政学课程教材改革 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授课对象不仅有财政专业学生,同时也包括非财政专业学生,但是对于不同授课对象,在实践能力培育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而言,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育目标主要是为了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