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协调的必要性 2000 年,我国就已经开始着手尝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但结果显示成效不大,需要亟待解决,原因之一可能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人力、资本等有限,不能促使改革到底,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十三五”规划中我国重点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再次规划和调整部门预算改革的内容是响应时代的改变,是非常必要的。部门预算改革的成效会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必须重视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部门预算改革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与会计核算出现摩擦、甚至导致偏差,这就对改革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协调好两者的之间的关系,部门预算改革的效果才能立竿见影,会计核算更精准。从部门预算改革而言,编制预算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方式。恰当准确的会计核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灭预算改革引起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问题,推动预算改革进度的加快。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能够反映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流向,为预算改革扫清障碍。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 (一)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笼统和简单。行政事业单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对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和法律规范性进行统一的规定,出现会计科目较为简单和笼统、会计科目设置的简单化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难度的加大,不利于部门预算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后期会计工作的开展和管理,不仅增加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难度,还增加两者之间协调的难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再是单一化,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对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方式也发生变化,简单笼统的会计科目不能准确的反映资金流向,会影响与部门预算改革的协调。(二)预算编制不到位。预算编制工作的不法律规范和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效率。预算工作的工作量大,大都时间紧任务重,若单位内部的预算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养不够,就很可能影响问题的推断力,对问题的剖析不透彻、不系统,预算工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和职能。另外,编制的过程中严格根据预算的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思维的灵活性,不能做到随机应变。尽管预算的编制尽善尽美,但执行难度大,可操性弱,加剧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性,工作整体的效率都会降低,实操效果下降。(三)评价与监督体系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