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读书笔记【篇一:国际贸易读书笔记】国际贸易读书笔记——读《流行的国际主义》有感这是一本很有名气的书,我原本以为他会显得艰涩难懂——就像好多学术性的文章一样,但是当我读起来才发现,原来经济学也可以这么有趣。克鲁格曼用风趣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首先驳斥的是关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概念。克鲁格曼认为,许多误区的产生源自于人们并没有将国家和公司进行区分,而笼统的认定国家之间的关系如同企业之间一样,存在国际竞争。在他看来,国家与公司截然不同。一个公司的底线就是破产:如果一个公司无法支付工人的工资、向供货商采购的费用和债权人的本息,它就面临着破产。说一个公司没有竞争力,意思其实是它的市场地位不可持续,如果不改善绩效就难以维持生存。可是国家却不会破产尽管国家可能对它们的经济绩效满意或不满,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底线。因此国家竞争力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概念。在一个很少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度,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往往被视为竞争力概念的一个方面),几乎完全由国内因素,特别是国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而不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生产率的增长。即使在今天,美国的出口额也只占美国 gnp 的 10%,中国虽然稍高,也只是 24%左右(12000/499000 亿美元)。因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大多数经济仍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克鲁格曼利用美国的数据,证明了他的上述观点:长期来看美国的真实收入增长率一直接近于国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正是因为实际工资取决于经济的总生产率,所以没有理由认为制造业或进行国际贸易的部门的生产率值得特别关注,或者应该被给予更多的扶持。更为关键的是,国际贸易并非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弈。“竞争力”的概念抹杀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因而极有可能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一旦政府对于竞争力过于偏执,就会犯两个错误:资源的错误配置和贸易战。通过利用“竞争力”概念进行游说,很多制造业企业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但是实际上美国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生产率低下。如果对“竞争力”执迷不悟,上马大量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也依然面临两个难题:第一,很难断定哪些行业应该得到战略性扶持,以及适当的扶持形式和扶持程度;第二,即使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成功的,所带来的回报也可能微乎其微,因为国际贸易并非国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在这本书中克鲁格曼探讨了贸易、工作和工资的关系。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