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院德育管理的实施 德育是学校教育阶段推行的道德教育活动。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法律规范和心理需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法纪素养和心理素养的教育。[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 1989 年召开的全球性的教育会议,讨论面对 21 世纪的教育,就提出了“学会关怀”这一令世人瞩目的课题,把德育提高到迎接 21 世纪挑战的教育对策的首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教育尤其是德育,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目前,以培育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养教育中,德育管理也面临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德育管理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行的,对高校,尤其是作为培育特别人才———人民老师的高师院校来说,尤为重要。 1 德育管理的基本内涵 高师院校德育管理是教育者通过教学管理、校园活动等一些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对学生施加综合影响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德与智的教育应该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其中德育应“渗透于诸育之中,贯穿于诸育始终”。[2]作为培育未来的人民老师的高师院校来说,更应该时刻注重学生的德育管理。高师院校的德育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来实现,通过计划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检查等诸多手段,把德育从时间、方法、内容上等与学生的其他方面活动统一协调起来。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都能受到德育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进展,以肩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 2 高师院校实施德育管理的原则 我国一向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及德育管理,多次发布通知及文件提倡加强学校德育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项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但是根据高校以及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高师院校实施德育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 多层次管理原则落实德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队伍。学校德育管理队伍是由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并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职责的所有人员组成。由于高校德育对象的多层次,高校德育教育管理也应该遵循多层次管理的原则,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小组等多个层次与学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学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