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水利论文 1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要求能够保证抗旱防涝,当天气干旱少雨,农田干旱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迅速的调动已有的水资源,统筹区域管理,保证农田能够得到及时的灌溉,而当天气潮湿多雨的时候,也要注意防涝,及时利用沟渠水库等排水,防治淹没农田。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要求给农田配备齐全的完整设备,便于机械化的操作,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人力和物力。田间沟渠林网等规划都要求合理和健全完善,并且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每一块土地,防止土地资源浪费。整个水利工程还要做到环境友好。因为环保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不仅需要其他方面做好,而且对于农田水利方面来说也同样重要。循环绿色生产是最利于环保的,合理规划环保型工程,从而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进展。 2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起源的传统农业大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自古至今从未停滞过,且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与进展。直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展进入一个高速进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更多的是基础上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大范围进步。西方已经进入工业化了,但是国内还有很多的小县城等仍然停留在封建时期的进展水平。近些年,国内也在一直向西方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相关技术水平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国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造成了技术的进步和落后的管理模式之间的脱节。具体的体现是,很多的水利工程已经年久失修,且设备几近报废,这就使得生产的效益极为低下;没有相应的管理模式来解决相关问题,配套不齐全,设备质量比较差,且技术落后。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的生产和经济的长足进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设备基础较差、总体的投入不足、且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下显得十分矛盾。 2.1 现有水利工程设备很多都年久失修,失去功能 很多的水利工程是在 20 世纪中叶修建的,几十年下来,设备普遍因为使用年限过长而丧失功能。 2.2 缺乏资金的保障 由于政府的投入偏向于工业的进展,重工轻农的观念使得农用设备得不到资金支持,无法完善。 2.3 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虽然有着一定的进步,但是管理制度及其落后,甚至和技术上的进步相脱节,没有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就无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