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_第1页
1/8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_第2页
2/8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_第3页
3/8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 当前,高校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内部审计工作的涉及面越来越广,从而产生内部审计风险。为了全面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推动高校的不断深化进展,就必定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既是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需要,又是维护高校财经纪律的需要。 一、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独立性欠缺。内部审计机构属于高校的内设机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受本单位负责人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这种双重领导导致内部审计在某些方面很难依法审计,再加上部门利益的驱使以及内部审计职权的限制,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并且不享有处理权,增强了审计风险的形成。(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有全日制学生缴纳的学费、各类联合办学收入、各种委培培训等。近年来,校企合作的普遍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向高校投入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在运作时,高校就有机会将这些资源转换成创收收入。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得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不断增加。(三)机构设置的多元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二级院系数量不断增加,各院系管理系统及财政系统逐渐独立,在管理和财政开支上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增加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很难顾全到方方面面,因此也大大的增强了漏洞和误判的可能性。(四)高校内部审计控制制度不健全。高校负责人对高校内部的财务监控制度不够重视,造成高校内部控制力量薄弱,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而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恰是评价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对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舞弊及违法现象无法进行有效控制,无形中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率。(五)信息化带来了审计风险。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能够使审计人员利用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查找出账目中的修改内容和痕迹,推断出数据是否可信。而当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得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完全监控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六)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综合素养不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审人员配备不足,主要由高校财务处人员、其他管理人员及会计专业的老师临时组成,对从事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经验不足,平常的工作主要是财务、管理及教学,缺乏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二是理论知识欠缺,平常在高校的其他岗位上工作,临时抽调在内部审计岗位上,内部审计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全面。使得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