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内涵 一、何谓创业教育 世界上最早提出创业教育概念的是柯林•博尔,他提出,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而创业教育就是所指的“第三本教育护照”。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进展的政策性文件》中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岗位的制造者。”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创业教育”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说法。目前,国内讨论者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因讨论者和讨论对象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讨论目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提法: (1)“人才说”,以培育创业者为指向,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育能够制造工作岗位的人; (2)“素养说”,以培育企业家精神为依归,认为创业教育是为了培育学生创业者的素养,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3)更有学者从创业教育应该包含的内容的角度来定义,认为“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养,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国内外学者在高校创业教育上的界定,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界定一:创业教育就是在普通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目标,通过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培育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界定二:创业教育学家贝沙尔(Bechard)和图卢兹(Toulouse)对创业教育的定义是“这是一种教学模式,教育与制造每一个对于商业制造或者中小企业进展有兴趣的人”。他们指出,创业教育对商业活动的各组合因素进行一种全新的整合。界定三:美国学者柯林(Colin)和杰克(Jack)认为,创业教育是提供个人具备认知商业机会能力的过程,并使其具备创业行动所需的洞察力、自负、知识与技能。尽管对创业教育的概念还存在着多种解释,但主要是两种倾向:一种是狭义的创业教育,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经商,培育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另一种是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在制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 根据以上权威机构和国内外专家对“创业教育”的鉴定,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高校教育的特点与现状,本文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