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资源利用与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资源推广和知识猎取显得更加便捷和迅速,但对于高校图书资源利用和管理而言,却是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共存的形势;如何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优化管理模式和提升资源共享途径,提高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让读者了解并利用好图书资源是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高校图书读者对象和资源状况,提出了“纸电互融、自助共享、实时查询、资源推广”的图书资源管理新模式,旨在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决策,为提高高校人才培育质量和科技学术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等学校;图书资源;管理模式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人们猎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和速度也更加广泛和高效。但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接受、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往往又是各种各样的。对于高校而言,图书资源是一种无形知识汇合和有形信息资源的整合,合理分配好、利用好这种资源有利于高校职能的运用和发挥,真正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育质量和科技学术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如何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优化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和提升资源共享途径,提高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让读者了解并利用好图书资源是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 利用图书馆是大学师生猎取知识、充实自我的有效途径之一。图书馆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资源体系和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体,但目前图书馆资源利用受到网络环境和自身建设存在问题的影响,利用现状不容乐观。1.学生入馆情况。学生进入图书馆主要进行自习、借阅相关书籍,但调查表明去图书馆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以班级学生为统计对象,31.4%的学生几乎没有去过图书馆,51.5%的学生每月入馆 3—6 次,只有 17%左右的学生每月入馆超过 10 次。由此可见,学生入馆的频率相当低。2.老师入馆情况。老师作为高校的主要组成人员,基本都配有工作室。通过对 50 名老师的调查,80%的老师不去图书馆,20%的老师每月入馆 2—5 次,其入馆频率更低。部分入馆的老师主要是进行借还书籍和咨询查新等业务。3.阅读方式现状。由于师生入馆频率的下降,导致阅读纸质图书资源的概率受到很大影响。另外,随着电脑、笔记本和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人们更多的阅读方式由纸质图书资源逐渐向电子资源转变,猎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4.馆内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