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模式探究 摘要:高校建设进入了新的改革时期,转型进展成为教育的新命题,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将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建造新型学生社区,是在“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胆尝试,文章将尝试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建设学生社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社区生活,以社区理念引领学生全面进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模式;探究 “以人为本”,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全面进展。在可持续的进展观指引下,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打造适合社会进展的特色人才是重要途径。将“全人教育”理念深化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随着社会工作的迅速进展,导入社会工作能实现现有学生服务工作的“增量”,为学生提供有别于传统学生工作的服务内容和服务体验,有效弥补了现有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不足,引入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于高校学生群体,建设温馨有爱,适合学习和生活的学生社区,既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服务效率,又增强了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学生社区工作成为了高校管理和学生服务的重要纽带。 一、学生社区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提倡“服务”理念,“通过系统的服务体系,法律规范的服务管理,专业的服务队伍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培育身心健康全面进展的有个性并富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时代青年,形成尊重教育对象,讨论教育对象,服务教育对象,进展教育的良好格局。”[1]将学生社区资源重新整合,改革管理和服务模式,并将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阵地建立在学生社区和宿舍区域,相比在教学课堂或根据专业划分的院系层面联系,在学生主要生活区的接触则更直接、更频繁、更全面,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老师、辅导员、社工等教育服务群体的切实关怀和引导,在生活上更易拉近距离,建立信任感,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日常工作的点滴,渗透到广泛的学生群体当中。同时,学生宿舍的社区化,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以社区为主,原本的以院系为单位管理和服务的学生工作职能进一步减弱,院系的工作重心基本转移到提高老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加教学科研、竞赛等实践能力,为提高师生专业知识的专注性和系统性提供了更大保证。基于服务理念的社区建设,学生的诉求和建议是工作的主要部分,提供安全、方便、温馨、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是建设社区工作模式的根本方向,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协调和处理学生与学校各部门机构的利益关系。“以真正做到把教育管理和大学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