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行为正当程序讨论 摘要:我国高校拥有法律给予的自主管理学生的权力,以维护正常教学和学术讨论秩序为目的,依法行使相关权力。但是近年来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正当程序缺乏必要的认知,加之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既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程序方面的缺陷日益突出,学生与高校之间频繁曝出法律纠纷。本文基于对正当程序内涵及其作用的阐释,分析了当前高校在行使学生管理权力的过程中存在的程序瑕疵,探究了在目前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如何完善正当程序,以期更好的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让高校的行政管理权力和行为得到法律规范、监督和有效制约。 关键词:正当程序;高校学生管理;现状与问题;完善对策 正当程序又被称为程序正义,是一个在现代司法、行政以及社会生活领域被广泛认可的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构建的制度与程序,被视为制约与监督公权力、更好的保护当事人权益的手段。而正当程序是否完善也是衡量特定领域是否符合法治理念、实现依法治理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高校因行使行政管理权与学生发生的法律纠纷,几乎都存在程序缺陷,因此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正当程序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行为及其带来的问题与矛盾 高校在诞生之初便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不论在何种政治体制和社会背景下,都一直被给予高度的自治权。但是高校管理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是一成不变的,近现代随着人们自身权益保护意识的觉醒,程序正义也被从司法行政领域引入到了高校管理工作当中,成为很多国家高校行使学生管理权时必需遵循的原则。而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的相关规制尚不完善,因此虽然现行学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有了关于正当程序的规定,但是在实践当中依旧因程序问题引发诸多矛盾和冲突。(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行为的法律依据。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法》当中,都明确的给予了高校享有学生管理权,在不违反其它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基于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保障学术讨论活动的有序开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行使管理权。因此高校的管理部门具有行政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而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一旦学生的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高校的有关部门就有权对其做出处理决定,并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施加特定的处罚。(二)学生管理行为的类型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我国高校享有的学生管理权力涵盖了学生招录、学籍管理、基于维护日常教学和校园生活秩序的处分与奖励以及学位评定与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