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 篇 第一篇 一、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性质 建筑结构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涵盖内容较为复杂,设计知识领域非常广泛,是培育设计师掌握结构原理、驾驭新造型语言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明确设计的实质和要点,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规则及设计手法;运用造型艺术规律来组织建筑结构,了解结构的造型语言。既注重培育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力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拓展学生运用结构造型进行设计的艺术制造力,让学生感受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二、传统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在本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知识内容及案例影响。虽然一些建筑结构设计的设计原则和规律可以通过简单案例图片讲解,但建筑毕竟存在于三维空间甚至是四维空间,很多理论知识只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只是让学生“听得见看不到”或者“看得见摸不到”,都已不能满足本课程学习的要求。实践性强是建筑设计课程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从假题假作过渡到真题真做,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其他问题。首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只限于建筑结构,忽略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基本采纳老师讲授知识内容然后布置作业的“听-写”式,然后学生再根据一些虚拟而简单的要求进行创作设计。这样不仅缺少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训练以及专项训练,也缺少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影响了老师对部分难点知识内容的解析,降低了教学效果。再者,对于学生的建筑结构设计成果,只以最终成绩高低的形式作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这样并不利于体现学生的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本课程教学过程的调查讨论,得出以下改革措施: 1.多学科知识交融式教学。依据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涉及专业、学科范围广的性质及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构建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在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细心指导,使学生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专业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合理安排学习的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