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与美育融合途径探究 摘要: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确立之后,德育美育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校应积极顺应趋势,进一步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德、以德生美的教育效果。通过梳理美育和德育的概念,分析美育和德育的融合现状,探寻使两者更好融合的对策,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染力,进而获得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促进高校青年学生的全面进展。 关键词:德育;美育;融合途 径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域间沟通的增强,外来价值观与我国本土价值观之间的交锋也愈显强烈。许多高校出现了学生价值观念偏颇、集体观念缺失的问题。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对党和人民永远忠诚,这些老辈传承下来的信念被当今许多青年学生摒弃脑后;崇德尚义、有理想、有担当、追求至善至美人格,这些祖辈们尊奉为立身之道的美好品质也慢慢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有必要将德育与美育相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高校德育美育概念梳理 德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偏理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遵守社会道德准则、认识社会价值体系的思想;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它通过潜移默化地浸润,培育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教育过程更加自由。虽然德育和美育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上截然不同,但是,两者都是为了达到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个人层面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分辨是非,认识“真善美”,行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从社会层面来说,都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护,具有同源性,都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时代高校德育美育融合现状及困境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教学上把德育、美育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学生的道德审美观念、价值观、文化认同等健全人格的培育工作,靠单方面的道德理论灌输和单薄的美育教育力量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因为这些教育内容的受众群体是处在青春期的思想活跃、较为自我的青年学生,教育方式的单一,使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一些高校开始将德育和美育融合,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仅对德育或者美育课程进行了单一的加减,较为浅表化;即使加入了道德案例的讲解,但是所选案例大部分是教科书上的刻板案例,远离学生生活,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感同身受,就无法达到共情的目的,因此,当前德育和美育的融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进展和个人情感宣泄。 三、高校德育美育融合的途径 1.优化美育与德育融合环境。应当给学生营造公平、民主、法治的社会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