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战略管理制度建设论文 一、高校战略管理 (一)战略与战略管理。狭义上的“战略”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统兵作战的谋略或方法,我国古代最早记载战略一词的书是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著的《战略》。在西方,战略的英文表示是“strategy”,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ia”,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1],也用于指军事作战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战略被给予了新的含义,战略思想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并逐渐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组织管理中的“战略”是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包括对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的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选定将要实行的方案[2]”,后来人们把这种对未来进展的全局性的谋策与策划称之为进展战略。“战略管理”一词最初也是出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是安索夫在其 1976 年出版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1982 年,斯坦纳在其出版的《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中给出了具体定义: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1983 年,美国凯勒出版了《学术战略:美国高等教育的管理革命》一书,标志着这一管理理念引入到大学管理中,并由此掀起了高教讨论人员对高校战略规划的讨论热潮[3]。(二)我国高等教育进展是一个由进展规划到战略管理的过程。2024 年 1 月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确定长远目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高校要一心一意谋进展,仔细扎实定计划”。2024 年 8 月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把高校进展战略规划列为重要主题。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倡议下,我国高等学校逐步将制定进展规划战略作为大事来抓,进展战略规划作为“三大规划”之首,与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展开深化讨论。进展规划在高校中发挥越来越明显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规划目标脱离实际、规划制定与规划实施脱节、重规划轻实施,特别是轻评估情况普遍等。如同企业管理一样,高校管理提出从战略规划向战略管理转变的观念,指出高校战略管理应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不仅仅涉及进展规划的制定,还涉及战略的执行、实施和评估;战略管理还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管理过程,需要不断地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战略执行与反馈情况,进行循环往复的贯彻实施、调整修订,以期实现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