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分析 摘要:高校教学实验室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密切结合的重要平台,对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探究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推手,促进了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改革。针对教学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实验老师队伍不重视、对实验室安全重视不够等问题,提出如下改革措施:制定管理细则,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培育与激励措施相结合,重视实验老师队伍建设;系统性安全教育与器物安全性提高相结合,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等。这些措施使实验室安全、有序、高效运行,提升了实验老师队伍的实验教学和仪器应用的能力,为探究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老师队伍;安全管理 高等教育以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高校教学实验室是高等教育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密切结合的平台,对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高质量、高效率地培育创新人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建设了一些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初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尖新创新平台的搭设。同时,对实验老师队伍的专业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引领作用[1-3]。但是,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实行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值得同行专家深思和探讨。 一、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人和器物的角度制定了实验室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实验教学中心学生使用规定》《实验教学中心老师使用规定》《大型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废弃物管理制度》《高温高压仪器使用管理制度》《气瓶使用管理制度》等。这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是各高校对教学实验室统一管理的总体要求,但对不同专业实验室却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4],导致实验室管理混乱。(二)对实验老师队伍重视不够。受传统思想束缚,许多高校教学一直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高校轻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视,更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因此加强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但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室的管理任务完全落在实验老师肩上。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