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区建设项目风险与对策 步入 21 世纪,我国的国民经济迅猛进展,“科教兴国”战略稳步推行,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过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区建设如雨后春笋。然而,校园的建设不仅是一些高楼大厦的建造,它涉及的管理内容不同于一般的项目管理。多方当事人参加校园建设,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这也会增加校园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难度。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动辄十几亿元,也面临腐败危机。因此,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开的。 1 高校校区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1.1 建设项目的财务风险 高校校区建设投资巨大,虽有国家、地方共同支持,但是财政拨款确是杯水车薪,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从世界范围看并不高,2000 年财政对教育拨款占 GDP 的 2.4%,2024 年为 3.47%,2024年为 4%,远低于进展中国家平均水平[1]。财务状况既是高校校区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还易于转化为其他风险(如工期风险),假如财务状况良好,项目容易完工。(1)政策风险。大多数高校属于全日制公办院校,省市财政每年划拨的款项,基本足够支付高校日常开支。目前,我国在大力鼓舞高等职业教育进展,政府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实行利息贴息、追加财政拨款,开辟“绿色通道”,降低风险。从 2024 年开始,我省高校招生指标受省教育厅统一管控分配,所以招生名额受到限制,因此,在影响财务风险的诸多因素中,招生政策的变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在扩建时,往往需要征用土地,在市政府的协调下,与各方斡旋谈判协调,完成选址、原居民拆迁等繁琐工作,应尽快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方案,减少风险。(2)创收风险。高校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每年几千万至上亿不等,加上校区建设动辄上千万的项目,自行创收每年要达到一定水平才不会导致财务危机。创收主要来源于学生学杂费,因此,足够的生源是创收风险的关键。从办学层次这一视角来分析可以得知,各高校的办学活动主要涉及了如下几个层次,例如中职、高职院校、成人专科、本科院校,又或者是自考、短期培训等。有统计显示,在 2024 年至 2024 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的生源实现最大峰值,但是,随后又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进展态势。根据当前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应充分考量和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因此要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符合省教育厅的招生条件,才能扩大生源指标。当然,也要加强市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