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研讨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动党员自身方面 1.数量大、流动频率快、教育管理难度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持续扩招,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由1999 年的 400 多万剧增到 2024 年的 2300 多万。同时,学生党员进展力度不断加大,据中组部统计,2024 年全国进展学生党员106.7 万名,占进展党员总数的 38%;[1]2024 年全国进展学生党员 118.5 万名,占进展党员总数的 39.9%;[2]2024 年全国进展大学生党员 123.6 万名,占进展党员总数的 40.2%。[3]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就业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党员加入到流动党员大军中来。不少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工作单位、居住地和联系电话多次变动,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致使其去向难以掌握,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管不了。 2.组织观念淡薄,思想上忽视 有的毕业生党员迫于就业和工作的压力,一毕业就忙于职场奔波,没有及时地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和学校党组织联系;有的毕业生党员在毕业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既不向原毕业学校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又不参加工作单位所在地党组织的活动;有的毕业生党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办理转出手续后或不慎遗失介绍信或未在规定期限内到转入地报到,想起来要用了才来学校重开。尤其是一部分正处于预备期的流动党员,往往会在今后的转正上遇到困难。 (二)教育管理工作方面 1.部分高校党务工作者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的同志认为毕业生流动党员只是组织关系临时挂靠,迟早会转走的,不会影响学校的党建工作全局,不必管;有的认为学校日常的党建工作任务已经比较多了,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么被动应付,要么置之不理,不愿管;有的认为毕业生流动党员在社会上四处流动,情况复杂,联系不方便,教育管理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认为管不了。 2.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缺失 对于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很多高校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而院系学生党支部往往忙于党员进展和其他党务工作,无暇顾及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据调查统计显示 ,33.3%的高校没有专门的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即便在设有流动党员专管人员的学校中,也有超过 1/3 的高校没有配套专项管理经费。 3.教育管理不到位 有的高校毕业前不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致使毕业生党员对组织关系接转的重要性和办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