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讨论 【摘要】民族音乐是高校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弘扬民族文化潮流的不断延伸,高校民族音乐的地位逐渐提升。但从我国高校民族音乐的课程设计上看,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及学生兴趣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其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及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本文从音乐赏析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族音乐赏析的特点,分析目前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民族音乐赏析能力的具体途径,探析提高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赏析;高校民族音乐;教学;途径 随着音乐改革的深化开展,教学活动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对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结合民族音乐的特点及高校音乐教学目标,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赏析能力是未来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老师应针对性地引导和培育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体会民族音乐的美感和内涵。 民族音乐赏析的特点 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是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基地,不仅能培育大批高素养的民族音乐传承人,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推动社会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了解。从赏析的角度看,民族音乐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性。首先,民族音乐赏析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音乐产品的产生地。民族音乐根植于本土文化,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并且音乐本身就是情感和文化的产物,可以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及表达形式都集中展现在民族音乐作品中,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解读民族音乐,必须懂得民族特色及文化背景。其次,赏析音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民族文化。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民族音乐就是在民族融合和进展过程中而产生并进展的,是一个不断融入和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要学会这种文化精神,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音乐,了解文化。2.民族性和地方性。民族音乐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我们可以通过民族音乐全面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基本状况。例如,我国的民族居住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的地域性较为明显,不同地方的音乐类型也存在很大差别,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3.艺术性。赏析是艺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从民族音乐作品中挖掘美感,并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才能了解民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具体来说,可以分层赏析民族音乐的艺术性:第一层次,基本曲调赏析。曲调是音乐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