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支出投入的加大,我国高校在教学质量、科研课题转化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多数高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制度缺失、审批不严及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亟待我国高校通过实行创新管理方法、落实经济责任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等手段予以解决。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措施 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等社会公益责任,其健康、有序运行与进展不但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为本的基本方针能否实现,也是科研成果能否转化生产力及提升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高校在提供教学及申请、使用科研经费过程中均会涉及资金业务活动,需要高校财务部门通过准确、及时的记录进而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全貌,同时,也需要高校实行分析、预警等财务管理手段,提高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避开高校承受经济损失。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目前,我国高校需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法律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结转结余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多数高校能够严格根据国家出台法律文件精神制定本校具体实施制度,但个别学校出于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漠视,未能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例如,学校未对各学院统一制定相关制度,导致下属各学院执行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再如,由于某高校未建立资产采购申请、领用及报废处置等资产管理办法,直接导致该高校资产管理混乱,大量国有资产被工作人员恶意侵占、账实不符,给国家财政资金造成巨大浪费。2.内控审批流程不法律规范。一是个别高校内部未建立岗位职责、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等法律规范性制度,导致当某项经济活动、投资出现失败或被审计部门发现时,无法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主体,给主管部门及学校追责造成一定困难。例如,当某学校在党组会上讨论新建办公楼时,出席会议的各位党组成员中只有一位表示不赞成,但由于该学校未能将本次党组会议题与结果记录下来,在审计部门提出新建楼堂馆所违规问题时,无法准确划分各校长及经办人的责任。二是个别高校由于财务工作人员数量限制,未能单独设置记账、复核及领导审批等岗位,违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法律规范》中关于审批与执行人员不得...